空間遊樂

香港玩味的空間使用文化,將自然和城市、戶外和室內連結在一起,貫穿歷史、教育、娛樂和休閑等多種緯度。從垂直式的微型生活空間以至室外的石屎森林,並與壯闊的自然風光並存,足以印證空間遊樂在香港的豐富面貌。

效野公園和自然保育區,自1976年起在法例的保護下,為香港帶來佔城市面積40%的自然遊樂空間;但其實港人自60年代起,便已經自發打造土炮式晨運公園——它們多位於人口稠密社區的山邊,設有多種遊樂設施,如健身裝置、種植園圃、休憩坐具、生火爐、養魚池和神壇等;美國藝術家Paul Selinger1969年為石籬公共屋邨所打造的遊樂場,如雕塑般的設施藝術性十足,至今仍然充滿啟發性;LAAB的《Colourscape》互動廣場裝置,利用紙膠帶令參觀者置身萬花筒般的環境,與Selinger的遊樂精神遙相呼應;teamLab則想通過藝術,摸索人與世界的關係和新的認知,並通過團隊創作來探索藝術,科學,技術和自然界的交匯點。

1936年開放的虎豹花園乃香港首個主題花園,在色彩繽紛的雕塑和磚瓦之間,為訪客呈現迷宮般的中式神話與傳說世界;荔枝園(荔園遊樂場前身)在1949年開放,在香港人辛勤打造經濟成就的同時,荔園成為了娛樂熱選之地,也成為了港人的集體回憶。1977年開幕的海洋公園則為香港的空間遊樂故事擔當新的角色,從過山車以至富教育性的娛樂節目,讓訪客透過到訪不同展館了解保育議題;2016年推出的手機遊戲Pokémon GO則將整個香港變成擴增實境主題公園,數以百計的玩家跑遍全城,在真實與虛擬空間中捕捉奇幻精靈角色。

「空間」在進步教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玩樂令學習跳出課室有限的空間,豐富學習內涵。安吉遊戲提倡在幼教中實踐「真正的遊戲」,作為一種全面的公共教育模式,以安吉縣為基地作全國性推廣;Fuji幼稚園的橢圓形屋頂、開放性的環境,則為主動遊戲和成長提供最佳場景,促進孩子的自我發展能力;Rakoon DesignBaumhaus是一個以森林樹屋為主題、以天然物料打造的遊戲室,透過開放式的角色扮演,孕育孩子的想像力、社交溝通和創意能力;同樣地,香港的年青人在甜在棋中一類的樓上咖啡室,在舒適的環境中聚餐、玩桌上遊戲,交換社交玩樂的時光。

香港工業北移帶來的空置工廠空間,誘發年輕人將玩樂事業遷至室內。看中這種商業模式的,包括藝感空間這一類型的公司,為客人提供場景動作遊戲和角色扮演攝影空間;還有變身成激光遊戲暗黑戰場的Lasermads。將零售與玩樂合一的代表則有香港的購物商場如九龍的信和中心和現時點,乃香港人尋玩具、時裝、漫畫,甚至舊情懷的寶地;同樣懷舊的還有店小二和雅俗共賞,為你提供滿滿的香港流行文化寶物。遊遍香港,下一站不如到韓國——韓國觀光公社邀請你欣賞由Ambiguous Dance Company和樂隊組合Leinalchi攜手打造的《Feel the Rhythm of KOREA》錄像系列,以破格目光重新發掘這熱門旅遊點。

瀏覽所有展品